原文
楚人有涉①江者②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③契④(jù qì)其舟,曰:“是吾(wú)剑之所从坠⑤。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(yǐ)⑥,而剑不行,求剑若⑦此⑧,不亦惑乎?
注释
1、涉:过,渡。
2、者:……的人,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3、遽(jù):急忙,立刻。
4、契(qì):用刀刻(记号)
5、是:这是。
6、吾剑:我的剑。
7、之所从坠:掉下去的地方
8、矣:了。
9、若:像。
10、此:这样。
11、不亦惑乎:不是很糊涂吗?惑,愚蠢,糊涂。“不亦......乎”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。
12、行:<动词>运行。《刻舟求剑》:“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。”
13、之:指“剑”。
译文
楚国有个渡江的人,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。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,说:“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。”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,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。 船已经行驶了,但是剑没有移动,像这样找剑,不是很糊涂吗?
寓意
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一般比喻死守教条,拘泥成法,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。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,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。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。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世界上的事物,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不能凭主观做事情。人不能死守教条。情况变了,解决问题的方法、手段也要随之变化,否则就会失败。告诫人们不能片面、静止、狭隘地看待问题。
-
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小水珠和大波浪
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,正好滴在一块(坚硬 坚强)的石头上,它决心把石头滴穿。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波浪知道了,大波浪便哈哈大笑,对小水珠说:“嘿,凭你那点力气,能把石头滴穿?真是可笑!”小水珠说:“不信,我俩比比看,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,我滴穿这块石头。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河蚌和水鸟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给予是快乐的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谢谢你,小姑娘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真正的儿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