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荆有次非者①,得宝剑于干遂②。还反涉江③,至于中流④,有两蛟夹绕其船⑤。次非谓舟人曰 ⑥:“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?”船人曰:“未之见也。”次非攘臂祛衣⑧, 拔宝剑曰:“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!弃剑以全己,余奚爱焉⑨!”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 船。舟中之人皆得活。
(选自《吕氏春秋·卷十二·知分》)
【注释】①荆(jīng):古代楚国的别称。 ②干遂:地名,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。 ③反:同 “返”,回,归。④中流:江中心。⑤蛟:传说蛟属于龙类,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。⑥舟人: 驾船人,水手。跟下面的“船人”同义。⑦尝:曾经。⑧攘(rǎng)臂祛(qū)衣:挽起袖子 ,伸出臂膀,撩起衣服。⑨余奚爱焉: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。
【参考译文】
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。他在干(hán)遂买到一把宝剑。在回乡的途中,他乘坐一只木船 过江。木船刚到江心,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,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。次非问摇船人:“你看见过 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?”摇船人回答:“没有看见过。”次非撩起 衣服,伸出臂膀,拔出宝剑,说:“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!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 命,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?”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,跟恶蛟拼死搏斗,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 了船上。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。
【阅读理解】
1.解释:
①于:在; ②反:同“返”,回,归; ③全:保全; ④复:又。
2.翻译:
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?
译文: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,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?
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!
译文: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!
3.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:
答: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。
-
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小水珠和大波浪
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,正好滴在一块(坚硬 坚强)的石头上,它决心把石头滴穿。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波浪知道了,大波浪便哈哈大笑,对小水珠说:“嘿,凭你那点力气,能把石头滴穿?真是可笑!”小水珠说:“不信,我俩比比看,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,我滴穿这块石头。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河蚌和水鸟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给予是快乐的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谢谢你,小姑娘
-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——真正的儿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