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传
6道题判断“手机依赖症”
总把手机放在身上,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,无法做其他事情;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,不时拿出手机看看……
记者看到,帖子中,网友总结的6道测试题总体比较合理,但也有比较夸张的,比如“当手机连不上线、收不到讯号时,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,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”。
网友表示,如果以上6个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,而且孩子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至少在5个小时以上,就可以判断:孩子已经患上了“手机依赖症”。
“不可否认,手机已经成了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”对此,网友认为,如今手机是日常生活必需品,一味的训斥和粗暴的禁止都不可取,“学校可以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限制,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习惯,而家长要言传身教,注意引导孩子培养其他爱好”。
调查
不少孩子每天手机不离手
22日,记者在身边随机调查了30个家庭,发现有20个以上孩子每天都花不少时间在手机上。家长们普遍表示,孩子平时就爱玩手机,寒假里更是“放纵”,每天手机不离手。
“我家儿子读四年级,已经离不开手机了”,秦淮区的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,寒假她带孩子回了老家,现在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孩子玩手机的问题,“作业不好好写,吃过饭就要玩手机,主要是用来打游戏,不给他就闹,有时候我们不给他,他还会向他表哥表姐要”。
玄武区家长王女士的女儿今年才上小学一年级,寒假前体检已经有点近视了。“爱玩这些电子产品,之前家里的电脑、平板和手机都玩,没想到对眼睛伤害这么大”,王女士表示,寒假里,她和爱人决定不让孩子碰这些东西,“刚开始她还不太适应,现在才好一点”。
-
教育部:严禁削减、挤占小学体育课
9日,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,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表示,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。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,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
- 《特功明星》定档4月10日,“打”出功夫新领域
- 环保成新疆中小学必修课
- 石家庄实行错时上下学
- 北京市中小学教材:宪法部分将改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