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,中小学教材屡屡发现夹广告、买盗版以及不顾教学规律频繁更换等问题,给原本严肃的教材蒙上了阴影。
分析人士认为,教材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教学结果,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。为此,必须严格规范管理教材的出版使用。
商家渗入学校,教材成唐僧肉
今年9月,广东一名网友发帖称,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的英语课本里夹着活页广告,包括教材出版方的同步学案、录音带、专用词典、点读笔、多媒体互动电子教科书的售卖广告等,初二、初三的课本也同样有广告。该教材出版说明中有近半篇幅介绍配备的产品,课本封底页中也包含了大量宣传信息。
上述夹杂广告行为只是诸多乱象中的一种。记者了解到,一些地方在教材采购中以次充好,甚至出现了批量采购盗版教材问题。2012年云南省将《新华字典》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,并下达了中央专项资金购买。由于缺乏有效监管,基层在落实政策中打了折扣,大量包装粗劣、质量低劣以及盗版的《新华字典》流入学生手中。
在广州教英语20多年的彭老师说:“很多英语老师反映,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不如10年前的,缺少一些经典篇目,内容也没有结合时代特点,甚至还有错误。很多中学老师很无奈,某种程度上只能当做泛读材料。”
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无视中央规定,随意更换教材。例如,广东江门此前曾要求当地180多所学校放弃正在使用的英语教材,改用只有10多所学校在用的另一种英语教材;海南也擅自调整了13个学科教材版本,其中义务教育调整11个学科,占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学科的60%。
-
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年内将问世
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经研发完毕,即将问世。这类教材以“青少年完美人格”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,针对不同年级精心设计,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接触到国学典籍和思想。
- 专家建议宪法进入中小学教材
- 山东中小学教材价格上涨 普遍低于10元
- 中小学教材已到 所有教材均有绿色环保标记
- 各地中小学教材违规 叫停之后还需追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