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阅读训练总复习试题
班级: 姓名:
一、状 物
(一)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,郁郁葱葱,枝繁叶茂,就像一棵小树。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根杈,杈上又长枝,枝枝杈杈上生满碧绿的叶片,就像一把把团扇。浓密的枝叶中,钻出一根修长的花莲,莲上顶着几颗枣核形的花蕾,毛茸茸的。花蕾绽开时,四五个球,像是被绣在万绿丛中似的,难怪人们叫它“绣球”呢!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,像孩子们的笑脸,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……
1、 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这棵绣球花株?
2、 运用归纳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:
3、用“——”画出一句排比句。
4、文中分别用 ( )( ) ( ) 来比喻花蕾绽开时的“绣球”。
5、文章的结尾处用了省略号,你能再补上一两句话吗?
(二) 粽 子
①每年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,吃粽子。粽子( )以它特有的形状、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,( )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。
②粽子的形状很特别,( )不是方的,( )也不是圆的。你知道它包含着几个顶角、几道棱、几个平面、几个三角形吗?
③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。煮熟以后,剥开墨绿的箬叶,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各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,着实好看。
④粽子的味道好极了,箬叶散发着清香,咬一口馅子,甜而不腻。它( )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,( )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,( )大人小孩都爱吃。
⑤传说吃粽子,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。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,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治国主张,( )国君不予采纳。后来国土沦丧,他满怀忧愤,跳江自尽。人民怀念他,崇敬他。两千多年来,每年端午节,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,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——这就是粽子的由来。老人们说,吃粽子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格和爱国精神。是的,每逢端午节,人民怎么会忘记伟大诗人屈原呢?
1、认真读文章,想一想文中的( )里应填上什么恰当的词,请在下面的词中选一选。
(但是、所以、既、不但、又、而且)
2、第③自然段写粽子的 ,请摘录各种颜色的词语写下来:( )你能用什么词能概括这些意思:( )。
3、联系上下文,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
美食: 忧愤:
4、用“——”画出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,这个句子用 ( )比喻 ( ) 。
5、用“~~~”画出文中的反问句,并把它改为陈述句。
6、用“ ”画出文中的中心句(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)
7、你还知道在端午节,人们还会用怎样的形式去怀念、追忆屈原?我们应该向屈原学习什么?
-
小学1-6年级古诗全赏析——竹石
郑燮(1693-1765年),字克柔,号板桥、板桥道人。江苏兴化人。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。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,教授几百名学生。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,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,博学强记,所读的书都能背诵。
- 小学1-6年级古诗全赏析——石灰吟
- 小学1-6年级古诗全赏析——墨梅
- 小学1-6年级古诗全赏析——游园不值
- 小学1-6年级古诗全赏析——乡村四月